close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九十七年度易字第一四八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戊○○
選任辯護人 曾智群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九十六年度偵續字第
四四五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戊○○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戊○○與年籍不詳綽號「小賴」之成年
   
男子交往後,「小賴」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間,意圖為自
    己不法之所有,在臺北縣新店市○○路○段某當舖前,向告
   
訴人辛○○、丙○○訛稱:伊係捷信理財行銷公司負責人,
    可代辦融資貸款,惟需先給付擔保金云云,致辛○○、丙○
   
○陷於錯誤,交付丙○○所簽發,付款人為臺灣土地銀行古
    亭分行之支票四紙(支票號碼分別為Β00000000號
   
、Β00000000號、Β00000000號、Β00
    000000號,票面金額分別為新臺幣(下同)二十五萬
   
元、二十萬元、十八萬元及五十萬元)及付款人為誠泰銀行
    古亭分行支票二紙(支票號碼分別為WB0000000號
   
及WB0000000號,票面金額為五十萬元及三十五萬
    元)。被告明知提供帳戶供他人使用,具有幫助他人犯罪所
   
得財物之可能性,竟先於九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至臺北縣新
    店市○○路○段三○九號臺灣土地銀行新店分行開戶,再將
   
所申請之帳戶(帳號:000000000000號),交
    付予上述自稱「小賴」之男子使用,「小賴」將上開支票存
   
入被告前述土地銀行新店分行之帳戶提示兌現,然卻未將貸
    得之一千七百萬元交付予丙○○、辛○○,渠等始知受騙。
   
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三十條第一項前段、第三百三十九條第
   
一項幫助詐欺取財罪嫌云云。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一百
    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三百零一條第一項分別定有明文。此所
   
謂認定犯罪事實之證據,無論其為直接或間接證據,均須達
    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
   
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若其關於被告是否犯罪之證明未能達
    此程度,而有合理性懷疑之存在,致使無法形成有罪之確信
   
,根據「罪證有疑、利於被告」之證據法則,即不得遽為不
    利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二十九年上字第三一○五號、四十
   
年臺上字第八六號、七十六年臺上字第四九八六號判例參照
    )。次按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追訴為目的,其
   
指訴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必被
    害人所述被害情形,無瑕疵可擊,且就其他方面調查,又與
   
事實相符,始足據為有罪判決之基礎(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
   
臺上字第三五三九號判決參照)。
三、公訴人認被告涉有幫助詐欺取財犯行,無非係以告訴人辛○
   
○、丙○○之指訴、系爭六紙支票影本、系爭帳戶存摺及明
    細表等件為證,並以被告對「小賴」之年籍支吾其詞,其歷
   
年於銀行帳戶進出之金額至多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之間,無從
    認其有何資力得以借款「小賴」,所提借據借據又係影本,
   
無法鑑定其上之指紋,其父己○○前以駕駛計程車為業,資
    力亦難稱寬裕,竟對於借款數百萬元予「小賴」唯一之借據
   
正本未妥予保留等情,認被告所辯「小賴」存入上開支票至
   
伊帳戶係為返還借款云云,純屬飾卸之詞,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固不否認於上揭時、地開設系爭帳戶,並將系爭六
   
紙支票存入該帳戶兌現,惟堅詞否認有何幫助詐欺取財犯行
    ,辯稱:伊並不認識告訴人二人,系爭支票係「賴權浩」即
   
庚○○所交付,用以清償其對伊父己○○之借款,伊並未將
    系爭帳戶交付庚○○使用等語。
五、經查:
  (一)證據能力方面:
   
本院資以認定本案之非供述證據(詳後述),查無違反法定
    程序取得之情形,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四反面規
   
定,洵具證據能力,合先敘明。
  (二)實體方面:
    系爭帳戶係被告為存入系爭六紙劃平行線支票,而於九十
      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前往臺灣土地銀行新店分行所開設,
      系爭六紙支票則於同年月二十六日存入該帳戶,委託土地
     
銀行新店分行代為取款,因告訴人丙○○於同日晚間十時
      三十五分許,以系爭六紙支票係遭詐欺而存入該帳戶為由
     
向警方報案,經通報該帳戶為警示帳戶,系爭六紙支票票
      款遂圈存於該帳戶內,嗣甲○○、丁○○持被告所簽發之
     
本票,向本院聲請本票裁定,取得強制執行名義後,再向
      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系爭帳戶內之上開票款,而分於九十五
     
年二月七日、同年七月二十一日受償一百萬八千零八百元
      、九十八萬六千四百零三元,業據證人辛○○、甲○○、
     
丁○○結證在卷(見本院卷第七十頁、第七十四頁、第一
      六四頁至第一六九頁、第七十五頁至第七十六頁),並有
     
誠泰商業銀行古亭分行九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誠泰銀亭字
      第九四○○五六號函、臺灣土地銀行古亭分行九十四年八
     
月二十三日亭存字第○九四○○○三五○四號函、系爭六
      紙支票影本、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申請表、臺灣土地銀行新
     
店分行九十五年三月十四日店存字第○九五○○○○一一
      二號函檢附之系爭帳戶基本資料及客戶歷史交易明細查詢
     
、本院九十四年度執字第五○七五四號、九十五年度執字
      第二五三一四號民事卷可佐(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
     
九十四年度偵字第一七○○四號偵查卷第十八頁至第十九
      頁、第二十頁至第二十一頁、第四十頁、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檢察署九十四年度調偵字第五八○號偵查卷第一二二頁
      至第一二五頁、第一二二頁至第一二五頁、外放民事卷影
     
印卷),並為被告所不否認,此部分事實,應堪認定。
    告訴人辛○○、丙○○雖自稱因遭「賴權浩」即庚○○詐
     
騙貸款,而交付系爭六紙支票,並據證人辛○○於本院審
      理時證稱:九十三年十二月底,「賴權浩」在臺北縣新店
     
市○○路○段遞名片給我,說他是辦理貸款的,如果有需
      要可以找他,當時我因為接了竹科的訂單,急需三千萬元
     
資金周轉,乃與「賴權浩」聯繫,「賴權浩」說他有黑道
      背景,與銀行關係良好,可以幫我們提高貸款額度,但每
     
筆貸款要收取貸款總額百分之十的銀行公關佣金,還要預
      收交給銀行的半年本利備償金,要我先開立與貸款同額的
     
支票作為擔保,我因相信「賴權浩」有能力幫我爭取到最
      優惠的貸款條件及額度,而於九十四年一月初至同年三月
     
二十九日,以我十位親友的名義委由「賴權浩」辦理三十
      六筆貸款,金額共計一千七百多萬元,「賴權浩」跟我說
     
只要五至七個工作天貸款就可以下來,如果我有缺錢,可
      以先跟他借,但每萬元每天要收利息二百元,我就向「賴
     
權浩」借款約二十八、九筆左右,金額共計一千四百萬元
      ,並交付鈞鼎公司或丙○○所簽發,金額合計一千七百零
     
四萬元之支票給「賴權浩」,後來「賴權浩」一直騙我說
      因貸款缺件或找不到對保人,致未撥款,我於九十四年三
     
月二十九日透過貸款名義人孟昭權詢問銀行,才發現前開
      貸款我實際上只拿到一百多萬元,其餘款項均遭「賴權浩
     
」盜領侵吞,並將之借給我收取利息,且未幫我清償前半
      年貸款本息,還將我所交付用以擔保貸款之支票陸續交付
     
他人兌領,系爭六紙支票即係九十四年三月下旬由丙○○
      所簽發,提供貸款擔保之支票,而由被告之上開銀行帳戶
     
兌領云云(見本院卷第六十六頁至第七十四頁)。
    惟詰之告訴人辛○○本案貸款過程及發現詐騙經過,竟答
     
稱:當初我是徵得十位親友的同意,以渠等名義辦理信用
      貸款,並將渠等身分證影本、扣繳憑單、財力證明,包括
     
不動產的證件資料交給「賴權浩」,但未要求「賴權浩」
      簽收,因我的親友多住在苗栗及新竹,不便上來臺北,對
     
保就由「賴權浩」帶著銀行業務員到竹南、苗栗他們上班
      的地點去對保,「賴權浩」並表示要幫我領取貸款再交給
     
我,對保時「賴權浩」有聯絡我及丙○○,但我或丙○○
      並沒有跟著去過,後來我在九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主動向
     
銀行查證,發現「賴權浩」欺騙我,遂停止繼續委由「賴
      權浩」辦理貸款,同年四月十一日「賴權浩」打電話給我
     
,說要與我核對支票原本,並將支票還給我,要我到他位
      於臺北市○○○路○段五十號十三樓之一的辦公室找他,
     
當時我要求「賴權浩」將貸款的存摺一併還給我,當天「
      賴權浩」就和一位自稱賴太太的張秀敏,將我前開十位親
     
友的銀行存摺,及「賴權浩」所持有鈞鼎公司及丙○○所
      簽發的支票影印後交給丙○○,斯時我才知道貸款實際撥
     
款時間,與「賴權浩」所說出入甚大,當日「賴權浩」還
      找了好幾個幫派人物在那裡等我,壓迫我簽立協議書,並
     
威脅我不得報警,後來是黑道人物找上我,我覺得生命受
      到威脅,始於同年月二十日上午一時三十分向臺北市警察
     
局報案,我沒有看過「賴權浩」的身分證件,直到九十七
      年一月「賴權浩」因另案遭羈押,我才知道「賴權浩」的
     
真實姓名為庚○○云云(見本院卷第六十七頁至第七十四
      頁)。
    查辛○○為五十二年出生,並為鈞鼎公司實際負責人,此
     
據其證述在卷(見本院卷第六十五頁反面、第七十一頁)
      ,其自有相當之社會歷練,且其於九十四年四月七日猶能
     
就鈞鼎公司、丙○○所簽發七十餘張交付「賴權浩」之支
      票,逐一詳列發票人、銀行別、支票號碼、票載發票日、
     
票載提示日、實際提示日、持票人、票面金額、利息/月
      利率、支票性質、利息、已否兌領等項,作成提兌歷史紀
     
錄狀況表(見同上第五八○號偵查卷第一四○頁至第一四
      一頁),並於偵查中提出,其於本院審理時亦不諱言:我
     
開給「賴權浩」支票後,我會作紀錄,而且我每個月都會
      去拿銀行的對帳單,上開表格係我根據對帳單寫出來的,
     
該等支票的兌領情形我大部分都知道等語(見本院卷第七
      十三頁反面),足見其個性謹慎,是其既會詳細記錄本案
     
支票相關情形,豈有對於該等支票所擔保貸款之撥款時間
      及金額,反而一無所悉?此顯悖於常理。
   
再觀諸告訴人辛○○於偵查中所提出親友協助鈞鼎公司辦
      理信貸金額明細表(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九十五年
     
度他字第一四四八號偵查卷影印卷第三十四頁),其用以
      辦理本案貸款之親友人數多達十人,貸款時間前後長達三
     
月,貸款金額更高達一千七百零二萬元,衡情本案貸款時
      間非短,筆數非少,金額非微,其與「賴權浩」既無深交
     
,又不知「賴權浩」之真實身分,豈有於不要求「賴權浩
      」出示身分證件,並立據簽收之情況下,即率爾將重要之
     
貸款人身分及財務資料交付「賴權浩」?又辛○○既係急
      需資金周轉,則其對於辦理對保及撥款程序,理應相當重
     
視,並隨同前往參與對保,以期順利完成對保手續,迅速
      取得貸款,以解決眼前財務窘境,焉有漠不關心,於「賴
     
權浩」通知對保時,其或丙○○竟從不到場,甚至任由「
      賴權浩」提領款項之理?況前開貸款人均係辛○○之親友
     
,告訴人等自行透過渠等向銀行查證撥貸情形又無任何困
      難,焉有於貸款遲未取得,竟未加質疑,復未予查證,即
     
輕率將系爭六紙支票金額高達上百萬元鉅額擔保支票交付
      「賴權浩」之可能?再者,果若「賴權浩」蓄意詐騙,豈
     
有明知辛○○於九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業已發覺其盜領貸
      款,猶主動撥打電話予辛○○,與之相約核對支票原本,
     
並應辛○○之要求交付貸款人存摺,刻意留下證據,自曝
      犯行之理?再參諸辛○○所提出九十四年四月二十日之報
     
案三聯單(見本院卷第一一四頁),其報案之案類為竊盜
      、重利、偽造文書,果如辛○○所言,其係遭「賴權浩」
     
詐欺,並因受「賴權浩」邀集之幫派份子威脅性命,始決
      意報警處理,何以其於報案時竟隻字未提?此亦與常情不
     
符。綜上,足證辛○○證述其與丙○○因遭庚○○詐騙貸
      款,而交付系爭六紙支票等情,要屬虛偽不實。
   
按幫助犯係從屬於正犯而成立,以正犯已經犯罪為要件,
      起訴書所指告訴人等因遭「賴權浩」即庚○○詐騙貸款,
     
而交付系爭六紙支票,尚乏相關積極證據佐證,已如前述
      ,本案既不能證明正犯即庚○○犯罪,自難認幫助犯之被
     
告構成犯罪。至被告至遲於九十四年五月七日委任乙○○
      (原名李曉平)律師為辯護人時,即已知悉「賴權浩」之
     
真實姓名係庚○○,身分證字號為Z000000000
      號(見同上第一七○○四號偵查卷第二十七頁刑事委任狀
     
委任人欄以修正液塗改部分),並知悉庚○○之聯絡方式
      ,卻一再謊稱不知,迄至本院審理時仍諉稱係因庚○○於
     
九十七年農曆年前後另案遭羈押,始知悉其真實姓名云云
      (見本院卷第一七四頁),且其所辯極為荒謬,與證人乙
     
○○證述各節亦多所齟齬,然被告否認犯罪事實所持之辯
      解,縱屬不能成立,在別無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犯罪行為
     
之前,仍不能遽為有罪之認定(最高法院三十年上字第一
      八三一號判例參照),併此指明。
   
綜上所述,告訴人辛○○之證詞顯有瑕疵,且與事實不符
      ,本院自不能徒憑告訴人等片面指訴,遽為不利於被告之
     
認定。公訴人所提證據及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本院
      形成被告所涉幫助詐欺取財犯行有罪之心證,此外,復查
     
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認定被告確有公訴人所指上揭犯行,
      既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自應為無罪
     
之諭知。
    至被告亟欲迴護庚○○,避免其曝光,並阻其到庭作證,
     
是否意圖掩飾渠等夥同辛○○、丙○○利用人頭以不實文
      件向銀行詐取貸款朋分花用?被告與庚○○是否利用行政
     
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九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金管
      銀(一)字第○九四○○○六七四○號函示:「法院之強制執
     
行命令效力皆優先於警示帳戶機制之效力」之漏洞,而與
      甲○○、丁○○共謀以假債權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以領
     
取遭圈存於系爭帳戶內之系爭六紙支票票款?均應由檢察
     
官另行偵辦,以維法紀,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一條第一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江貞諭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七 年   五    月  二十八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宋松璟
                                    法  官 
陳琪媛
                                    法  官 
孫萍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書記官  林義盛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七 年   五    月  二十八  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彧法律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