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板橋地方法院 裁判書 -- 民事類  1-2

      認該本票債務之存在,職是,參加人縱取得准予強制執行

      之裁定,並經發給本票裁定之確定證明書,惟本票裁定屬

      非訟事件,法院對於當事人間實體上權利存在與否,並不

      為審查,債務人即原告就其與被告間債權實際存否亦無抗

      辯之機會,是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 項方規定,類此情形

      ,其債權不存在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縱在執

      行名義成立前即已發生,債務人仍得提起異議之訴。準此

      ,上開本於本票強制執行所核發之板院輔95執日字第6041

      號債權憑證、板院輔95執日字第3886號債權憑證、板院輔

      94執辰字第40973 號債權憑證之形式,自不得作為遲延利

      息約定之證據方法至明。再依參加人與原告間現存之四份

      契約(即契約編號「101Z0000000000」、「101Z0000000

      000 」、「101Z0000000000」、「101Z0000000000」),

      細繹上開四份契約之約定內容,均未提及原告需提出「系

      爭本票」為上開(融資性)租賃契約或附條件買賣契約之

      債務履行而為擔保,又各該契約內容更未提及,原告同意

      上開四份契約所涉債務有不履行時,參加人得逕自填載本

      票到期日,且依法提示本票,抑有進者,原告與參加人間

      對於是否以本票債務取代原契約之租金債務或附條件買賣

      價金之給付,且放棄原告本於契約所得享有之分期給付之

      期限利益,更付闕如而無任何約定,果爾,參加人徒憑本

      票債權憑證存在之形式,主張本件本票債務存在,即屬無

      據。

   3、考諸原告與參加人間93年11月11日所簽訂契約編號「101Z

      0000000000」之附條件買賣契約書第三條固有約定:「買

      方(即原告)就前條分期給付之分期款有因任何一期未能

      如期支付而致有履行延遲之情形時,應自延遲之日起按日

      息萬分之五加付遲延利息」等情,惟上開附條件買賣契約

      ,係自94年1 月12日起,每月一期,分37期支付,首期約

      定支付2 萬2980元,而之後每期金額為9 萬6100元,原告

      為此開立37張遠期支票支付上開分期款項,是依雙方約定

      ,各該支票到期日乃具有獨立債務之性質,而各有期限利

      益,此觀參加人於計算每期應繳金額,亦將本金、本金稅

      金、各期利息、利息稅金,合併計算並約由原告負擔可知

      ,因此,縱設原告於94年3 月間有遲延給付一期,亦非可

      推得參加人台灣歐O士公司,可遽持101Z0000000000契約

      之附屬擔保本票,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主張,並就上開各

      期支票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如上所述,本件參加人既不得

      將其餘未到期債務視為全部到期,則參加人執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94年度票字第21991 號民事裁定及確定證明書聲請

      本票債務清償之強制執行,經執行無結果,獲板院核發輔

      95執日字第6041號債權憑證所載債權,自亦不具實體債權

      原因存在。

   4、原告否認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為消費借貸關係,而屬融資

      性貸款之擔保責任,此由東O欣公司與參加人台灣歐O士

      公司為融資性貸款與附條件買賣契約之初,即已分別按期

      簽發償還本金之支票36紙或37紙予東O欣公司,作為分期

      償還融資性貸款或附條件買賣之各期價款之用,為擔保契

      約債務之履行,乃又簽付予各個契約應付款項總額之同額

      本票交予歐O士公司,又原告與參加人兩造於簽發系爭本

      票時,並未就系爭本票之簽發係為清償舊債務(即融資性

      貸款債務或每期支票所生支票款債務)達成意思合致;亦

      可判斷系爭本票並不具實體原因關係,而係附屬於契約債

      務或各該期之支票債務,必須契約債務或全部支票債務均

      不履行,始可能認為本票債務因條件成就而發生。本件東

      O欣公司與歐O士公司為融資性貸款與附條件買賣契約之

      初,即已分別按期簽發償還本金之支票36紙或37紙予東O

   欣公司,作為分期償還融資性貸款或附條件買賣之各期價

      款之用,為擔保契約債務之履行,乃又簽付予各個契約應

      付款項總額之同額本票交予歐O士公司,當初言明係為擔

      保債務履行,原告等四人與訴外人呂O祁與歐O士公司既

      如前述於94年6 月間就延滯債務達成清償協議,並自94

   年6 月30日起,以現金或支票償還歐O士公司,約定優先抵

      充本金債務,鑒於歐O士公司同意緩期清償,則本於系爭

      本票之擔保責任自始未發生,歐O士公司自不得逕行填載

      到期日,而逕行就系爭本票行使權利,亦不得將上開本票

      權利轉讓予被告至明。又參加人歐O士公司於99年9 月21

      日出具予游O強之債權讓與證明書稱「立證明書人台灣歐

      O士股份有限公司茲聲明並確認本公司已於99年9 月21日

      將左列債權及該債權下一切權利、名義、利益、義務及責

      任讓與游O強,債權受讓人游O強並業已接受並繼受此權

      利、名義、利益、義務及責任。該項債權讓與已由債權受

      讓人合法通知送達債務人,所有該債權下之利益及風險亦

      於移轉日時移轉予受讓人。債務人東O欣股份有限公司、

      債務人林O慶、債務人林O仁、債務人林O隆、證明人所

      轉讓對債務人債權未償本金餘額新臺幣陸佰萬伍仟參佰玖

      拾參元整,立證明書人台灣歐O士股份有限公司」等語,

      準此,歐O士公司99年9 月21日所出具之「債權讓與證明

      書」,僅證明讓與「未償本金餘額」600 萬5393元,而不

      及於其他債務,原告起訴狀已陳明,而原告等人與訴外人

      呂O祁於執行名義成立後,自94年6 月30日起至99年6 月

      21日止,已陸續清償被告之前手歐O士公司共42次金額計

      1417萬元,是參加人依本票不當取得之債權憑證,應非讓

      與標的。

   5、按商業會計法第一條第一項規定,商業會計事務之處理,

      依本法之規定;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商業,謂以營

      利為目的之事業,其範圍依商業登記法、公司法及其他法

      律之規定;商業會計事務,謂依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從事

      商業會計事務之處理及據以編製財務報表。查參加人係依

      公司法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係以營利為目的之事業,其

      編製之財務報表,自應符合前開商業會計法第二條規定之

      依據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系爭會計傳票、還款明細表等乃

      參加人公司人員製作,應屬參加人內部文件,為片面所製

      作,縱財務報表有應收帳款之相關記載,此乃屬參加人公

      司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問題,而與本件待證事實之本票債務

      是否合法轉讓或債權憑證所載債權是否存在,甚或本件債

      務人清償時之指定抵充順序,均屬無關,本件參加人於會

      計傳票或發票上記載本金回收或回收利益等情,此均為參

      加人所自行為之,由其附件六之六張發票原告竟只有前二

      張本金之發票,其餘回收利益發票參加人均未交付於原告

      核銷,故該會計表冊之記載形式而與待證事實無關,參加

      人提出附件資料內容與實際回收帳款明細帳目相符云云,

      核屬無關事物之連結,實不足取。按對於一人負擔數宗債

      務而其給付之種類相同者,如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不足

      清償全部債額時,由清償人於清償時,指定其應抵充之債

      務。」、「清償人不為前條之指定者,依左列之規定,定

      其應抵充之債務:債務已屆清償期者,儘先抵充。」,民

      法第321 條、第322 條第1 款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與

      參加人兩造間之融資性租賃契約或附條件買賣契約,其契

      約內容所述債權分別就「本金債權」、「本金債權所生稅

      款」、「利息債權」、「利息債權稅金」均分別表列,原

      告等四人與訴外人呂O祁共交付歐O士公司有1417萬元,

      目的在於自94年6 月起陸續沖還本金,此有參加人所不否

      認於統一發票上記載返還本金字樣可明。又參加人主張除

      有記載返還本金外,其他均應依法定抵充順序為之,然因

      原告等四人與訴外人呂O祁與歐O士公司於94年6 月間就

      延滯債務達成清償協議,而自94年6 月30日起,或以現金

      ,或以支票償還歐O士公司,當時即約定優先抵充本金債

      務,該本金債務分別為「743 萬1327元」、「323 萬0814

      元」、「154 萬7483元」、「266 萬6664元」截至99年6

      月21日止,東O欣公司僅積欠歐O士公司本金債務為「49

      萬6764元」,並非債權讓與證明書所載金額之600 萬5383

      元,倘非協議分期攤還本金,何以原告等四人與訴外人呂

      O祁同意按期返還歐O士公司款項,是參加人主張未有抵

      充順序,顯係參加人臨訟串飾,而無可採。原告就參加人

      所讓與之契約標的債務,99年9 月21日前已清償超過600

      萬5393元,則參加人應無「600 萬5393元」債權可再讓與

      ,是被告顯無可據為執行之債權。

(七)另按「備抵呆帳」又稱備抵壞帳或壞帳準備,企業經常由

      於銷貨或其他原因,而產生對他人之未來應收款項,通常

      此種債權皆應於短期內收現。但是,有時由於債務人財務

      狀況惡化或倒閉,導致債權無法收回,此無法收現之金額

      ,即為企業壞帳損失。基於成本與收益配合原則之會計,

      企業必須預先估計應收款項未來無法收現之金額,正式入

      帳。準此,備抵呆帳之性質既為應收款項,即屬債權人對

      債務人所有債權之總額。企業將未能收現之應收款項列為

      備抵呆帳後,為免金額變動後造成會計表單及公司財務報

      表公布後需進行修改,是以,如債務人就列為備抵呆帳之

      債務提出給付時,屬企業之營業以外之利益收入,不論發

      票所開科目係本金或回收利益,均應與「備抵呆帳」之分

      錄進行沖銷,故備抵呆帳數額係固定不變,更遑論加計利

      息。並且,債務人如未能依約履行其分期給付義務時,即

      代表債務人因一時週轉不靈而影響當時之給付能力,是債

      務人在履行期屆至時既已無法依約履行,更遑論在本金加

      計利息之利滾利後給付,故如備抵呆帳須加計利息,債務

      人將寧可跑路躲債亦不願面對利滾利後之鉅額債務。是以

      為免會計表單及公司財報修改,並提高債務人之還款意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彧法律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